4.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4.1生态要素的调查 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4.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1)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2)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4.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1)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__对策。区划的方法可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4.4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站在整体的角度,根据城市的自净能力以及城市的污染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好污染的综合防治规划,控制城市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的环境要素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的程度进行预测,根据不同时期的环境污染对城市的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将要实现的环境目标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质量管理。 5.加强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5.1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城市的发展必然与资源的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过度的利用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现象,而这一点并不利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正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比如说城市的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也只有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2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防治 人口的密集势必会造成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比如说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造成的生产垃圾等等,而这些都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现象,使城市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并且直接的阻碍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正因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样不仅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环境,还能够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并且逐步的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5.3加强对生态绿地的规划、设计 加强对生态绿色的规划、设计,是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促进生态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正是因为这样,必须结合自身城市的实际条件,比如说城市的地貌、城市的环境等等,大力发展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能够满足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够美化城市,满足人们的生存要求,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顺利实施。 6.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更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正确的认识到生态城市,进而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以及基本要求为基点,大力地促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展开,最终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敏.浅谈城市的生态规划[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83~85. [2]吴信中.浅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质,2012 (4):64~65. |